你为什么不合群了?

时间: 发布:admin 浏览:

文 | 国馆

ID:guoguan5000

 

01

在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盛行,不合群往往等同于不正常,不合群的人也被视为天然的异类。

小时候,如果性格内向或是性情孤僻,喜欢独来独往,和班里同学玩不到一起。

老师和家长恐怕会担心得不得了,觉得这孩子不善交际,肯定在情商上如同白痴,长大后会没出息。

出来工作了,上班闷头做事,下了班立刻就闪人,工作了两三年,和公司里几乎所有同事都还只是点头之交,久而久之,成了一颗扎眼钉子,不融于团队。

要是恰巧自己业绩还勉强过得去,难免被人贴上“目中无人”“牛逼哄哄”的标签,背后遭吐槽议论铁定不少。

于是,合群自然就成了一种随波逐流的政治正确,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作家刘同曾说:“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02

其实,被群体排斥、孤立,只是一种弱者才有的生存忧虑,弱者无法面对被群体排斥带来的风险。

在远古的狩猎采集时代,我们的祖先面临着严酷的生存考验。

大自然中毒蛇猛兽横行,没有群体合作,个人单打独斗,容易死在剑齿虎的獠牙下,或者死于猛犸象的脚下。

于是,越是弱者,越要拼命抱团合群。

这是祖先们传下来的生存方式。

心理学家沙赫特认为,合群能降低恐惧感。

对于强者来说,因为优秀,所以自信,不必通过合群来消除自身的恐惧。

正如胡适所说:“狮子老虎永远是独来独往的,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结队。”

韩寒在读书期间,班上同学几乎没人和他说话。因为他做的事情,和同学们大不相同。

当同学们在埋头苦干,拼命写数学题的时候,韩寒在写小说;当同学们拿着英语书,动用全部脑细胞背单词的时候,韩寒还是在写小说。

韩寒写完小说,兴冲冲拿给同学们看,同学们都十分懵逼,都心想,这小子这么个玩法,铁定考不上大学。于是,都懒得睬他。

这些合群的同学们,选择几近相同的道路,最终沦为平凡人;而韩寒以文名惊世,成为有创见、有想法的青年作家,走上了不平凡的道路。

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有大成就的牛人,如牛顿、爱因斯坦、叔本华、尼采等巨人,在他们所处的世界,都有点格格不入,有点不合群。

叔本华甚至宣称:“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

一个朋友能不能聊得来,看见识是否相差无几、气质是否相合、兴趣能否相投。

而一个群体,你能不能合进去,也与见识、气质、兴趣大有关系,有很大随机巧合性。能不能合群,其实主要靠缘分

 

03

作家李尚龙在《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中说:

“骗别人很容易,骗自己更容易,可是骗世界有点难。无法决定自己的圈子,但是你能决定自己的理想境界,合群可以但不可盲目合群,那是堕落的开始。”

其实,所有的群都能合的人,这得有多闲得慌,才能把自己的棱角全部磨平,变成一滩毫无特色的橡皮泥,捏什么就成什么。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必刻意合群,当然也不必专门为了显得自己不凡,而特意不合群。

正确的做法是,能合群则合,不能合群则拉倒,既不能随波逐流,也不要自命不凡。

重要的是,自己要活得舒坦而不纠结。

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强扭的的瓜不甜,强合的群你也特别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