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生活是怎样的

时间: 发布:admin 浏览:

文 |  曾良君

 

 

这个世界总是一会变得无限大,一会又变得无限小。 

有一些文章和帖子都在告诉我们,一定要趁着年轻多出去走走,游也好间隔年也好,总之要走出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指不定旅途中能够惊心动魄经历一场奇遇,不然转角遇到爱也好,实在不行转角打个炮也不错。 

通讯网络发达后,大家发现原来世界这么大,一定要走出去才不枉此生,又发现交通这么便利,恨不能一脚跨到南极去。 

就这样身边出现了很多要去过间隔年的人,很多要去穷游的人。他们说,这才是生活,人生总不能永远闷在一个地方吧。他们又说,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不是吗? 

我也觉得这样很有意义,不管怎样想,出去走走看看风景认识更多的人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只是有一点点替他们感到担心,万一他们没有和那些帖子里所描述的一样遇到奇遇或是真爱,他们会不会很失望。 

不是很流行一句话么,叫生活在别处。 

几年前,我有幸或者说不幸去上过雅思班,非常短暂的课程集训。去了之后发现该教育机构并没有和当初宣传海报上说的那样名师辅导,而是请来了暑期临时工。虽然是临时工,但是势必都是英语非常好的人,其中有一部分是留学回国的学生,教我们班的就是这样一位华裔。我已经忘了她姓甚名谁,只记得她画着蓝色眼影的双眼说话时不停的眨,像翻飞的蝴蝶翅膀。 

 

生活的模样

坐在教室最前排的女生非常喜欢问她,老师,你什么时候去的美国啊?美国的生活怎样?她十分大方地花了三小时和我们讲述她大致的人生。由于父母是从事文化工作的,所以在她小学的时候举家去了意大利,生活在时尚之都米兰,然后到了她初中的时候,又因为法国文化部的邀请,举家去了法国巴黎生活。在她高中的时候全家终于在美国安定了下来,入了籍成为美国公民,参加完美国高考后她开始自己的间隔年旅行。大约旅行了没多久她的父亲就托人安排她回国进入高中,理由是没有参加过国内的高考是毕生的遗憾,于是她在极短的时间内回国进入高三开始紧张的复习迎考——最后考到了一本之上的成绩——不过显然还是回美国念了大学。 

听得大家兴奋地狂敲桌子,大喊大叫,老师你好酷!这才是生活啊! 

老师那你岂不是会说意大利语会说法语?——我能听懂但不怎么会说。 

那老师你会说四国语言(中、英、意、法)岂不是工作超好找!为什么还来这种培训机构?——我总是要回美国工作的,这个只是回国没事干随便投的简历,大约8月我就回美国工作了。 

最后老师告诉我们,她根本不缺花。 

大家又狂敲桌子,大喊大叫,我们好羡慕你! 

结束后,那个问话的女生和我一起去买奶茶,她说,我好讨厌这个人,我们就这样听她炫耀了三个小时?!我心里想,明明是你自己问她的,她说了你又嫌她炫耀,那你到底要怎样。那个女生斩钉截铁地告诉我,那个人是骗子!我当时没有想过是不是骗子之类的,我只是单纯地觉得,虽然这个经历过于炫酷了些,但是不能以自己贫乏的生活为标准去检验他人吧,也许她只是实话实说。 

去年,我十分有幸或是不幸去了另一家语言培训机构,我泡茶闲谈的当口,我再次看见了那位老师,虽然仍然不记得她姓甚名谁,但是那翻飞的蓝色眼影我还记得,她依旧在培训机构当老师。——那人是个骗子!这句话不由自主在我脑海里回荡。 

很多哲人,都试图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当下,生活在当下。 

但是更多的人生导师又告诉我们,一定要着眼于未来,放长线钓大鱼,小不忍则乱大谋。 

电影告诉我们,有情饮水饱。 

但是更多的人生导师又告诉我们,说实话,没钱还是不行。 

那到底要过怎样的生活才好? 

那你们又以为生活是怎样的? 

光鲜的、亮丽的、跌宕起伏的、痛苦的、哀怨的、辗转反侧的才是生活么,一定要经历过后从中得到什么才是生活么? 

一定要不停地行走,去间隔年出国旅行才能体验生活么? 

 

 

很早前看过一本日剧,里面有个片段:女主人公问身旁的友人,你听过松尾芭蕉的著名俳句么“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么?为什么只有芭蕉桑能写出这样的俳句呢?真不敢相信古今这么多年只有他一个人听见青蛙跳进池塘的声音啊! 

那么既然芭蕉桑已经出现了,不如再放一首俳句好了“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我觉得,这样才是生活啊…… 

难道非要走得很远,非要去经历跌宕起伏的奇遇才能知道什么是生活么?很难想象一个平时听不见青蛙跳进池塘,看不见樱花飘落菜汤的人能在别处有什么生活。如果不懂得观察和体会,那么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无趣。不管听起来是怎样的诱人和炫酷,但是那些都不是生活。 

时间要一天一天地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书要一页一页地看,不管在哪里都能听见青蛙跳进池塘的声音,夏日的午后都能听见蝉鸣在树荫里不知疲倦地响。 

这样才是生活吧。